个人发起的社交实验:从免费拥抱说开去

在南京市新街口的天桥上,路过看到一个看似二十多岁的异性(我真的不是很习惯说‘女生’、‘女孩’这一类的词汇,即使在我上一篇文章中简介有提到)。
她在天桥上站着,旁边有一个立着的硬纸板,上面写着她的微博账号以及Instagram账号。
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通常我们都有一种心理,在天桥上不是站着就是蹲着,只要有一个小碗,远远望去,就一定是乞丐无疑了。
但还有一些文艺青年,则是“天桥上的摄影师”、“抽着烟的男性或女性”,或是深夜才回家的出来的“广告人”甚至是**,还有发起社交实验的“社会人”。

我路过的时候

我首先看到她的时候,她正张开双臂,朝我点了点头。
其实面对着我这种极度缺乏拥抱的人来说这确实是一种可以”弥补“心理的一种方式,并且也真是我非常喜欢的方式。

我不知道她是不是真的蒙上了眼罩。
因为在上小学的时候记得学校的活动,将眼睛蒙上了之后带着红领巾在黑板上画鼻子,其实那是看得见的。

我认为她看不见,或者我当时第一反应是看不见,就一起拍了张照片。
至于为什么要这样,我觉得这是公共场合,摄影是我的自由——而且我的心理就和国外一样,看到这种非常有意思的场面,就一定会情不自禁的拿起手机进行记录。

我只是很简单的一下就站在那里,搜着微博以及Instagram的同时耳机很大声的放着《I‘ll be right there》。
这首歌在电台的封面是说,“把耳机涂上胶水,你就离不开我”。

从微博上的回复看真实情况

怀揣着好奇心,进入微博看了一下,大致情况是这样的:
从17岁就出来闯,搞清了自己的性取向,很喜欢BBC的一部纪录片。

而在微博中,看到了她的一条置顶微博就是“Free hug”行动。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看不见(不是那种盲人),而是带着一个眼罩。

在这条微博下方,仅有寥寥可数的回复,可是又无法确切的得知人是出于何种心理在上面进行回复,以及是否真正拥抱过,这里不做任何揣测。

现实环境下的人的动机、心理

根据现在的社会情况来看,作为一个正常人看到这样的,或许会有以下情况:

  1. 如果是和男性朋友(女性)一起走,一定会路过,如果看到了又装零钱的小碗,可能会想里面投一些硬币,或者是无视直接路过。
  2. 如果是一个人走,或许会看看硬纸板上的字,进而去搜寻微博账号,直接查看内容。
  3. 相信这种好意,不顾旁人的目光,上前给一个拥抱。

与我这种非常喜欢在城市里探索(一个人居多)的时候,那一定是第二种。

同样,在现在的社会情况下,作为一个正常的人(不说男性),一定首先会去看她的相貌——因为“拥抱”中就包含了身体(包括衣服的那种)接触。
通常如果想打造个人IP的话,稍微打扮一点,自己微博账号以及instagram账号运营的好一点,一定会获得不少流量和粉丝。
之后,拥抱的人会更多。
或许像现在这样,会有更多的人尝试去了解她的故事,她这么做的背后以及动机。

再分析一下路人人的心理(对事不对人,或许我的心理造就出了有些偏激,如果你这么觉得,欢迎直接留言说我想的太片面,我鼓励评论的言论自由):
有这样的活动,首先会有一些疑问:

  1. 为什么会免费拥抱?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2. 是不是自己有一些传染源,用来报复社会的?
  3. 这么做自己是否可以获得一些什么?
  4. 想火的另一种方式?
  5. 自己可以获得一些心灵慰藉?受了委屈还是?

根据这些原因,在中国这样的现实环境下,这样的情况就可以“近而远之”了,更多的人则是拍照发一下朋友圈而已。
这样的结果自发地传播,不知道这么做,对(可能是实验的发起者)事件传播性是否会增加,受到更多的媒体关注,就不过多猜测了,保持文章的中立性。

我也希望可以有更多人进行这样的行动,可以真的弥补一些不管是精神上还是心理上受伤的人的支离破碎的心。

如果拥抱了,或许只有以下两种可能:

  1. 如果是孤单的人,以及极度文青的人,则会上去就一个拥抱,可能互相都感觉到了温暖。
  2. 如果被检查出一种有传染的疾病,则会被周围人谩骂:“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完全是自找的”、“你不知道现在社会的人有多么的坏”,更不可能给人留下更多的善意说,“这世界还是好人多”,导致最后自己百口难辩,更受到周围人的冷嘲热讽、白眼以及嘲笑。
  3. 在休息的时候和她聊天,可以获得一些生活中的经历以及生活感悟。
  4. 如果遇到了自媒体的公众号作者(例如我),就可以写一写这样的文章。

可能是令人遗憾的现实

在旁边看了一会,路过有多少人会真的拥抱呢?

根据上述段落,首先大多数人会先看脸
如果脸好,则会去拥抱。
如果不好就路过了。

很好奇的人,看了看微博账号以及INS背后的故事,得知不带眼罩的样子,可能就打消了“拥抱一下”的念头——还是看脸,结果相同。

至于是否真正有给一个拥抱的人,可能有,也有可能没有,我当然是希望有,这样起码有了一些回应以及反馈——否则就是对着空气说话。

其实想想,如果有脸好身材好,早就有男朋友了,更不需要出来“免费拥抱”;
或者是拥抱的人过于多以至于遇到了过多接触而导致犯罪的流氓,而导致了不堪设想的后果,这里就不说的那么直白了。

再或者,根据自己自身的经历得知,是自己需要善意,得到陌生人的理解;
或以及根据自己的经历的得知,这个世界是非常需要善意的,尽自己所能给陌生人一个善意,也是为了让社会更好一点?

可能是个人发起的一场社交实验

在中国这样的大环境下,其实我是挺佩服这种以及这一类人,发起这种也许是(况且就叫做为“社交实验”好了)社交实验的人。

这种人的背后往往有着一些故事,甚至是不可告人的故事。

有的人则是根据自己的经历发起这种“再次检测社会真相”的行动,或者是对国外的一些极好的行为进行模仿。
不知道这么做的后果是否可行,自己一定要身体力行尝试一下,还是要证明这个社会的真实性以及险恶程度。

说到社交实验,我们或许更会去信赖一些互联网公司的社交实验,为什么?
因为:靠谱,妹子多,安全可靠,背景光鲜(以至于南京人要跑到北京或者是熬夜要参加),
互联网公司备有有着更多的经验以及资历,可以和政府机构合作,有着更多的安全的资源。

在中国,个人发起实验的结果

社交实验

或许,自己尝试了一下,并没有回应。
或许,真的有回应,可是根据当时的环境而付出了结果与付出不相等的代价。

社会层面社交实验的可能的结果

好的一面就是,遇到了可以证明自己的人,看到已经有这样的事例,结果其实也不好也不坏。
不好的可能结果是,
会被一些“城市的好心人”觉得“影响市容”,而被城管驱赶,并不像国外那么尊重每个人的施展个性的自由(或许是因为人人都有有枪的结果)。
会被一些“多心人”在硬纸板上看到Instagram而被举报,也有可能——所幸现在的人们并不愿意多管闲事,除非是最自己有极大的利好,升值加薪,可能也不会去不择手段。

看过的故事

这样我想到了一个故事:一个艺术家在舞台上,可以让台下的任何观众对自己做任何事情。
最后的结局则是,当一个做的可能比较过分的观众看到艺术家的表情时,就很想逃窜。

还有一个故事就是,在一个公共的地方,可以写下自己最希望的事,之后就会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到最后在微博上面流传。

不过,只要出现了不好的字,就一定会被破坏掉,微博一定会找不到。

关于牌子的必要的题外话

不过在中国,这样的牌子大都是属于公共的,上面写着“公告栏”几个字,通常是在居委会、小区门口,如果在公共场合多了一块牌子,现实环境大都是:
看这块牌子的某种意义,以及他对当地所产生的影响是好是坏。
好不用说,当地自然是很接受这块牌子。
如果看到影响很不好,就一定会连夜将这块牌子砸掉、都不是撤下,因为在这种环境下这个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就和之前发生过的杭州流浪狗被打事件一样,盲目地处理的干干净净。
或许想有利,只要在上面写上租房信息,那也算违规。

中国社会需要更多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有点扯远了

自己作为一个骨子里的文艺青年,在same上想过有过不少尝试,以及从“体验产品”的角度体验探探,不由分说,素质再高的用户,脸不行,钱不多,没套路,素质再高,也会流失。

其实这种社交实验自己有想过,但由于吸纳适中的种种环境原因以及如果这么去做了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局限于社交实验),一定会被家里人说“头脑是不是坏了”或者是“根据中国的国情看不适合做这种事情”,
或者非常简单,一个词:”丢脸“,一句话:”你让周围的亲戚怎么看我们“,或许是集体主义根深蒂固的原因吧,还有过分在意中国的“家教”问题和“有”精神问题“。

所幸,我还年轻,可以做各种尝试——在这种环境下做自己非常的难,尤其是具备着”诚信“、”善良”、“不做渣男“的品质,却不希望就像《虎胆追凶》的主角一样,当得知家里人都被歹徒枪击之后,最近作为一名医生,却换一身衣服,拿出枪,去杀那些歹徒。
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有一个中年男性对他的老婆说:

好人都是被逼坏的。

我发的朋友圈

其实说实话,我的朋友圈应该打码,这也是我在本篇文章中不放相应图片的原因,纯文字。
本文中放了除了可以让读者也去搜索一下社交账号外,并无其他的益处。

也同样是根据现实环境,为了不给HR、亲戚以及(特指网络上的)朋友们觉得我是一个不顾三七二十一就和陌生人拥抱而不计后果的人,于是我考虑再三,写上;
“包括我”。
事实上我也并没有拥抱,或许,“不平等”这个概念从我就做起了,很俗,我也很懊恼,这就是人性吧。

在我的《和在外地生活多年的同学见了面》中写道,我失去了异性同学唯一的拥抱,在same上说,我痴迷拥抱的感觉
从这种角度上说,我们复杂的社会造就了复杂的人,在做一件事前考虑再三:对自己是否有不良影响,而忽略了“可能是好意的陌生人”。

本想放朋友圈截图的,后续合适再放吧,也是对当事人的一种保护。

 wechat
产品北里,讲述产品和人性、涉及设计、技术和运营的公众号。
你们的赞赏是我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