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学聊天,发现了我自己许多的点,可以改进的点,可以学习的点。
或许只是我太文艺了。
复盘的习惯仍然存在, 如果你想问:
为什么和朋友聊天都写个文章发出来
那我回答,same上泛滥的“因为没人可以说话”、“你所理解的孤独”频道里充斥着被擦除了头像聊天记录,我这个就是多了一点而已。
如果你不愿意看,也欢迎跳过此文章。
现在的这段聊天你完全可以作为小说看,这其实也是目前社会的缩影,更是我的生活状态的缩影以及对别人的投射。
不过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在2018微信公开课上说过,故意感动一个人,是对他的不尊重。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住在上海的青旅。
本文当然不会毫无保留的全盘展示聊天记录,因为需要保护一些个人隐私外,其中的用词也有所变动。
我仿佛又失去了一个可以说话的人
在离开的时候,没有了之前在南京南的拥抱。
我还是太老实,或许我一直坚持“尊重别人”的感觉,甚至是很讨厌别人的套路–即使别人都是这样对自己的–虚假的姓名,虚假的一切。
而之前接触的网友,确实是很“势利”–这个也在聊天中提到了,我说这个的时候,她缺欲言又止。
关于是否和同学展现自己
这句话这个道理我应该很早就发现,现在就应该懂了。
每当想起这类型的时候,我总会想起same里面的那些段子例如,不要和陌生人谈露心扉、不要对在屏幕里的人产生好感等等[^!]。
渐渐的 圈子真的不一样。
和同学交流我之前的工作和生活,以及我的same里的动态和心理活动并且说我是在“很长一段时间的焦虑期”
渐渐地想到了和之前的同学(除了3位)其他全部都失去了联系。
关于工作
首先我说了最近的近况,给她看了我最新的简历,以及我提出把我们的技能点全都列在一张思维导图中,看看能不能有点摩擦,她也是一心做点事情的人。
对于目前的工作,他仅仅是不喜欢自己的主管,希望所在的环境是话语权比较大的环境。
我也说了我现在的工作,还有一些话题:
- 目前的家庭环境以及南京的环境
- 关于社交圈扩展以及微信里的联系人,如果删除了只留下几个人以及现代社交的孤独的问题和现象。
- 自己的焦虑,关于自学焦虑的文章。
- 之前的一些我写的文章(第2点涉及的文章、第3点涉及的文章)
其中这里不禁要说一下,她看东西非常的快,于是我说:
你看的是不是非常的快啊,我觉得你看的更多的应该是文字,是内容,而不是图,就像小孩一样…… [1]
看我的same动态是这样,看我写的文章也是这样,于是我不止一次的说,慢点看慢点看,当然在自学焦虑的文章里说,你大概看看就行。因为都是关于技术的。 - 找工作,裸辞和进大厂小厂,还是创业公司。
关于工作,我说我是不会从事可以实现环境,但自己不感兴趣的职位内容,在我之前的文章里也有提到。 - 关于开头找错位置,以及我经历了几次网友的离开[2]之后变得越发的会迁就别人:别人做的什么事我都可以理解,我都可以原谅。
再来哦这个的时候与是想起了认识一个同龄的异性,我说了我的这个,她说这样会很虚假,不要因为自己原本不喜欢的就去装作喜欢,我觉得即使也有道理,但是……
关于生活
因为看着她的眼神游离,于是我问,
我们可以聊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吗?
可以啊。
我早已经做好了准备。
谈论了是否有朋友,一直被家里人催。
- 你喜欢听音乐吗
我说,我媒体哪都听着后摇睡觉,因为我觉得后摇可以让我把生活中的一些东西带进去,没有歌词,可以考虑自己的一些事情,深夜总会犯情绪。 - 你喜欢旅游吗,这是我问的。
她说喜欢,9月去了日本,和他一起去的。
嗯,点到为止了。
聊到了9:40.
最后,我们走了出去。
关于工作地点的谈论,以及失去了的拥抱
她建议我不要去上海,因为他觉得上海的话更多的是东亚的文化,而北京才是更加的多元化。
她的人,在北京
所以,失去了拥抱。
最后的时候在路上,我提出是否可以和之前一样在南京南的时候那样“拥抱”一下。
首先说,只有拥抱,没有别的,于是我差点脱口而出,也不敢有别的。
这于是让我想起了在之前看的电影《红酒烩鸡》中男主和那名牙医说的那句台词:
我们还生活在不能有性的年代[3]。
也有了啊,我也不敢怎样。
你也提醒我了,还是不要了吧。
至于谈论到我,我说了网友,或许我遇见的都是比较势利的:不是看脸就是看钱,他说我才21,路还长。
##上海,比南京更宜生活
在地铁上,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朋友,随便几句也就聊起来了。
更开放。
或许外国人就是很开放吧。
我确实是很想做出这种随便有几句开放的感觉,可是只要想起之前在北京的时候和一个乌克兰的人聊天[4],之后借他钱打滴滴从珠江罗马嘉园到背景国际机场,到现在都没还,Telegram也无法联系上的时候,这种开放我还是不要有了吧。
现在的社会,你开头,别人可能就会不怀好意,最后得寸进尺。
现代人的焦虑症:拼命生活,拼命找对象,结婚生子
和她谈到了我随身带的颈枕,是在无印良品买的。
说到这个就想起JD的PM说我的打扮很有“极客”范,剩下的也就是LS的HR了。
她说:
那你回去吧,要没有地铁了。
我将我背后的颈枕拎起来给他看:
我都在外面过过夜的,怕什么,就是在北京。[5]
那你也不能没地方住啊,她说。
我这次预订了民宿。
我说。
最后的祝福
最后,她的朋友在某一个地方替她打了车。
叫我早点休息。
最后,我说:
祝福你们啊。
后续
后面,我或许不会相信这些“旧友”(包括之前的同学、之前在线下参与活动所认识的的所有人以及之前的教师扩展到所有人),因为现实发现,和她当面聊天时,眼神游离的目光,以及一下时不时解开屏幕回复别人的消息。
所以,“才看见”是一个话术,也是一个措辞。
或许,在别人看来,可能是因为是同学的缘故,还是很随意吧,即使开头的时候她并没有到原本约定的地方而失去了其他的酒店,说不知道晚上会有唱歌,那么吵。
于是想都没想就从环球金融中心打了滴滴去了陆家嘴沿江一个酒店,她说要过来,可能是因为我觉得我是个男人的缘故,就过去了。
后面我在微信里补充说明道,还还不是和领导、还还不是和职场里的人吃饭。
一些感想
人心很复杂,不知道是真的走错了,还是一种试探。
或许你会觉得我不应该将人心考虑得这么的如此的复杂,即使是之前的同学。
但也许现实就是这样,或许我们最后都成为了自己不愿成为的那一个人,很社会,磨平了棱角,对之前的人毫不在意和关心,而是对在屏幕里的人立即回复的人。
或许你会说,我得有自知之明,似乎她对我的这些心理活动并不感兴趣,或许确实是我活的过于文艺,也过于矫情了。
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就是,可能是不需要把自己的生活给只要是当面聊的很欢的、以及网上聊的很来的人直接看,获悉一言不合下一步就会拉黑你,这些我都有过经历。 ↩︎关于网友的离开,可以看我的这篇文章:曹方的《等人》、生活中的音乐对我的特殊意义 ↩︎
这段台词的背景是:发生在男主和之前女主的住宿在一起的时候,当时天非常的冷,于是就在一个衣橱里面了,具体的台词可以去看《KOKOWAAH》第一部。 ↩︎
那是我在北漂的时候,我之前非常渴望和外国人交流,甚至是其他的事情,但我似乎总会遇到发生过一件事情之后,总会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感觉。 ↩︎
其实也在南京的24小时书店过过夜。关于我在北京的住宿文章:关于住宿:旅社、宾馆,再到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