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播客之旅

答辩之间,就开始了听播客/电台。
准确的是是在一个人住宿舍的时候。
那时候我听的是晓苏的吻安七分和优秀网页设计,都是在网易云音乐平台。
那时候只是期待着人声。
看着微信公众号的文字稿,体会着一个人的生活。
有的时候也去评论。
还有一个挺重要的是,橘络的《大学在路上》。
在南校区的时候一次坐在台阶上,听着。
在从西校区走到南校区上课的时候,也会听。
自从最近有了博客,开始回顾。

最近看来,听播客也需要“一些”软件。
本篇作为用户角度使用上面的一些思考,以及对自己的使用播客类软件的一次自我审视。

使用以及体验过的软件

  • Castbox
  • Packet Cast
  • 喜马拉雅FM
  • 荔枝FM
  • 蜻蜓FM

最终留下了前两个。
相关阅读文章:孤独款产品
荔枝FM也是优秀网页设计,之前参与过几次直播live,所以才使用的。而且也因为UI非常的细腻。

从最初的用户流程上开始说:下载软件。
使用Castbox的来源是因为疯投圈推荐,说Android上比较好的播客客户端。

发现的问题

多平台的推广与更新时可能需要考虑的

多平台化这个就和音乐一样,同一个专辑在不同的平台发布,收获的阅读量也不尽相同。

如果是国内的平台就必须顺应国内的审核节奏,有必要时或许还是需要修改的(尽管我没有做过播客但是还是有这方面的感觉)

所以有一些博客直接选择国外的平台更新,这样就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发布最近单集以及互动了。

平台更新

在各种软件的使用中,更新的周期不尽相同。
现在还仍没有(也有可能是我没发现),
但已经有的是刚更新之后就会有几个提示,但也只是最近一期的,并没有连续的更新提醒或者跳过了哪一期,仍然需要点进去查看。
这一点是平台的功能,可能是从用户调研得出的结论。

国外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一些国外的评论区在中文的频道里评论区异常的不活跃,可能是服务被屏蔽的原因所导致。这里的例外就是Google play的服务,当然这里是播客类软件的分析。

为什么使用

目前我使用的软件Castbox,当中有一个“一个人睡”的节目,是很多节目的精选(可能是并且我也希望他是),这也许就是我使用Castbox的原因。
话外:后来我一搜,精选FM还有很多一个人看,一个人啪,一个人喵这些,是我之前没有发现的。

国内

网易云音乐为例,喜马拉雅,荔枝和网易云都有。

我惊异于国内平台的少评论

或者都聚集在微信公众号里了,例如《故事FM》。
一个平台的多个平台更新问题–为什么我会使用很多个播客软件
和歌曲之前的版权原因一样,就和之前提及的一样,Castbox的差异化是可以进行精选与搜集,所以我丢不掉他(真的不是硬广),当然也可能有其他的软件可以做到这些,欢迎评论。

这里更加诧异于为什么国内播客类软件的评论也如此的少(网易云音乐和微信公众号是个例外),

感觉我听的一些节目也不算小众了:《蕊希电台》、《教会你爱与被爱》和《吻安七分》。

Castbox不说,喜马拉雅也是如此。

下载体验

从下载来说,我更倾向于使用国内的平台进行下载,因为下载的速度更快,也希望他们可以在国内平台上更新的非常勤快,这个问题就例如iCloud同步国区的速度一样。

花在订阅电台以及使用上的筛选时间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不断的在不同平台之间搜索单集,确实是比较辛苦的,不过播客与音乐不同,音乐是和版权相关,而播客似乎更新的频率只能由相应的播主控制。

这里可以说的多一些音乐和有声的区别。

在查找新的播客节目时……

从设计类节目《UX COFFEE》的听众群中有收获到了两个新的电台:《异能电台》,《anyway.fm》,这个过程中,我根据我的使用经验:

国内平台为喜马拉雅FM,国外为Castbox。

某一个电台没有果断去选择另一个电台,如果都有,其次就是看更新频率,选择更新的很勤快的那个播客软件进行听。

如果都没有,我才会去网易云音乐进行查找——因为我用网易云音乐进行听歌,电台的话就很少,因为同时播放两个widget,也不能一个电台一个音乐。

渐渐的,倾听播客已经成为了我生活当中的一部分,路途中,上下班通勤时,去 Apple Store参加活动时,都会方便快捷的听一些播客,来增加一些耳旁的人声,有温暖的,也有现实社会的,还有商业的。

渐渐的,听一些播客节目甚至都是需要记笔记的,例如《一天世界》。

如果你有更好的治愈系的和商业社会里的电台推荐,欢迎来评论。

 wechat
产品北里,讲述产品和人性、涉及设计、技术和运营的公众号。
你们的赞赏是我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