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的毕业设计中,我总共做了三项调研。
使用的平台为问卷星和腾讯问卷。
名称分别为:
《书籍与书架装置的摆放与环境的氛围感受》
《工作者的放松方式及个人情感行为:视觉感官符号的体验调查》
下面为思考和总结回顾。
选题的调研文案
他们的文案稿子,使用的是锤子便签进行制作:锤子便签 2018年4月2日:
这里既有可能是修改时间,不过这是最早版本。
文案
名称为文案调研邀请。
我觉得“邀请”,可以体现出让别人感受到一种知乎里”泻药“的感觉,以及可以让填写的用户感受到一种欣喜的感觉,所以使用“邀请”。
在听《一天世界》的博客之前写的文案,后来觉得在听完了某一集之后,对文案(尤其是Apple的)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以下分别是他们最终的文案。
撰写与迭代
由于时间间隔较久,
目前这里写的是锤子便签-微信公众号-最终的三个版本以及幻灯片版本的相同文案的不同迭代。
-
锤子便签版本:
手机上最初的文案撰写,微信公众号版本似乎保留了这个版本的格式,仅仅为一些空行的合并。
-
最终发布版本:
调查问卷的最终版本,只保留重要的问券开头以及邀请内容。
最后一个调研在腾讯问卷的基础上修改,可见最后一句话并不是我的风格:)
-
微信公众号版本:
于2017年11月14日发布文章,所以前面两个调查已经发布,仅仅是修改里面的内容格式,确保内容一致。而关于视障人士的调查,并未发布因为缺乏障碍人数的数据调研,最后暂未开放。
和锤子便签版本相同的事突出了《再一次,毕业设计》的调研。
-
毕业设计第三周幻灯片汇报版本:
在会议中尝试宣传自己的问卷调查结果的版本。
注:为空的就是没有撰写的以及发布的。
平台的选择
首先我使用的是问卷星,其次是腾讯问卷。
由于腾讯问卷当时使用的是页面的原因,所以使用时候遇到了几个问题,以下是答案,也可以在读者访问的时候帮到读者。
在保存问卷的时候,问卷是自动保存的,可以离开页面。
在这里我和我小学的同学曾经有过交流,她当时也在制作一个关乎化妆品的调研,这是我的对话。
关于化妆品调研的角度
做调研问卷,你也可以把它看作为是一个产品
化妆品的调研问卷就可以从两个角度(虽然调研问卷主体是大学生,但你同样可以从多的角度去制作)
从自己想获得信息的角度,从大学生(用户)的角度,从消费者的角度…
当然现实不出我所料,他们现在都有个自己的圈子,交流沟通的也都比自己要少,所以这里只有我的对话。
关于调研问题的设置
前两次的调研中,在调研的结果下年龄以及行业信息居于问卷最后的位置,因为大部分互联网行业问卷都是这么去做的。
之后,问卷的设置都根据内容进行发散,必要时可以添加图片。
在第四次的调研中,诚然当时已经4月2日,由于时间的关系也有些来不及,所以问题设置的确实非常的多。
于是尝试在一个问卷中设置多个问题,其实按道理来说是需要进行拆分去做的,当时也非常的有抵触感以及心烦意乱。
这就是我尝试在一个调研问卷中获得的问题,一共有以下几类:
-
城市类型问题:
是否工作在目前的城市、留下的原因、是否喜欢以及原因,对城市和学习考虑的要素
-
旅游类型问题:
是否喜欢、限制的因素、经常浏览的网站与App
-
历史类型问题:
去过的城市中最喜欢的以及城市、印象最深、最喜欢与做讨厌的设计
-
信息与媒体类型问题:
了解其他城市的信息、通过什么方式
是否浏览媒体、浏览那些媒体、哪一个板块以及设计印象深刻及其截图
-
对本问卷的建议
目前来看完全可以拆分成6个来给用户做。
宣传过程
调研在《毕业设计前三周keynote》的体现:
微信公众号里的文章:
最近我正在做的调研,其中有我的所有的之前使用锤子便签的文案,可以结合上述迭代进行反馈。
调研结果与总结
总结的文稿在幻灯片里使用了docx进行展现,效果很普通:上面是大标题,下面是小标题。
第四次的调研结果尝试去写文章,由于当时时间的原因难以持续,以下是截图。
在其他的平台:
知乎上我撰写的关于我做过的调研的文章:
调研在设计报告的体现:
通过这几次调研我学到的
前两次
第四次
腾讯问卷的文案,其中告诉了我应该如何制作一个调研问卷以及需要注意的点。
关于第四次调研结果的人为反馈,最多,这里自己概括一下:
- 问卷太长了
- 目的不明确
- 信息太杂了
- 很多选项可做成多项选择,就是说可不回答可不回答。现有的是所有东西全部回答,很多东西的话就是说没有接触过,没了解的话也解答不了,并且会给你的用户造成一定的烦恼。甚至想放弃的决定。
- 像调查东西其实是你用户自己选择去帮你还是不帮你做。既然被调研者已经帮你去做这决定了,那么你需要把自己当成一个用户,考虑目的性。这一块儿需要就是是不是在身份的角度稍微的思考一下。
填写者Cary:
在我答调查卷儿的时候,一直不清楚你为什么,做这个事情的目的性是什么,就是你里边儿的信息牵扯太广。包括你去过哪儿,喜欢在城市的哪些,很多的设计的人来说是一圈儿宅男。很少有个人就是说经常满天飞。
后续的利用
在后续事件非常的紧张时,我便直接使用这三个调研问卷的结果进行。
即使后面我还准备进行几个调研,当时或许是对自己的压力过大,以及时间确实很紧张,所以便放弃了。